打造新闻资讯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经济发展网

浅析政策性银行信贷操作风险防范
来源:本站综合  编辑:张振远 人气:169 发布时间:2022-01-04

同安支行 吕见向

  对政策性银行的金融业务而言,公司信贷业务是其核心业务,息差是经营效益和利润的主要来源,而操作风险是造成信贷损失的“杀手”,据巴塞尔银行业委员会估计,在银行业所有风险中,操作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已经仅次于信用风险。因此,如何有效防范信贷业务操作风险,是现在政策性银行所面临的重要而具有挑战性的关键课题。

  一、信贷操作风险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风险特征

  1、风险的内生性

  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外生性不同,操作风险通常与产品或服务的不确定性需求无关,而与银行内部系统的结构、效率与控制能力相关,具有很强的内部属性。引发操作风险的因素有四个,其中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等内部因素是根本原因,而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外部事件归根到底也是需要通过内部因素才能发挥作用。由此可知,操作风险从整体上看是属于内生性风险,很大程度上是非系统性风险的特质风险。

  2、风险的可控性

  政策性银行信贷业务所面临的操作风险主要是由人员、系统、流程等因素引起的,因而银行在管理上具有可控性,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从自身降低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对于政策性银行来说是一种被动风险,要降低由外部因素引起的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银行很难从自身实施措施。这就是说,有效地降低内生性的操作风险水平,政策性银行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3、风险的人为性

  操作风险主要是人为风险,信贷业务在当前无法完全实现电脑程序“硬控制”的前提下,银行内控中最常见、最基础的风险还是人为风险,即人员操作不当或失败、或职业道德缺失导致的风险。

  4、风险的连续性(流程性)

  政策性银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从业务流程上看,往往表现为连续型风险,即一旦出现风险,就不仅仅是单个的或几个间断的业务环节有问题,而是一系列连续的环节都存在问题。

  (二)表现形式

  1、信贷员工的尽职调查引发的信贷操作风险

  这里的信贷员工包括一线调査的信贷员们、稽査管理部门、风险审核委员会等各个与信贷业务流程相关的所有人员。一方面,由于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度没有对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那么重视,这在对风险的认识度的强弱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对操作风险的识别和决策,所以更难对风险的发生做好提前准备。另外一方面,就是有意识的信贷调查故意问题,涉及的调查人员对于利益的追求,在尽职调査过程中,故意懈怠,报告一些不完全的信息,并有意识的引导给后面的信贷流程制造困扰。

  2、银行硬件设施问题引发的信贷操作风险问题

  这种风险主要是随着信息科技技术和网络的发展,通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在为信贷业务的高级分析技术创造一种渠道的同时,也可能因为内部技术问题对信贷审核系统、流程、贷款发放及汇报等环节产生不良影响而导致的操作风险,包括系统漏洞、通讯故障、电力中断、设备老化、内部邮箱等设施设备。

  3、制度不够完善引起的信贷操作风险

  信贷操作风险在制度的制定方面赶不上风险变化的速度,由于信贷操作风险的复杂性,每一次操作风险的发生并不是一个问题导致的,而是诸多问题联系在一起,包括个人、技术、资金流动等等。随着信贷业务的发展,会出现现有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各类信贷业务尽职调査工作的需要。这些制度无法及时加强完善、部门协作不够等问题都可能是风险发生的起源。

  二、信贷操作风险成因分析

  (一)信贷人员的机会主义倾向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不同的阶段需求不同,在巨大的利诱面前,常常会产生机会主义倾向,诱导自己说谎、欺骗等各种形式的违规行为。在一些风险案例中,涉及人员有个别出现工作懈怠、提供的信息不完全等比较隐蔽的行为。轻微的懈怠只是降低自己的工作进度,导致银行业务流程不能最优地发挥,部门之间衔接就会出现问题,一方面可能就会导致操作风险的出现,另一方面,也给其他机会主义者提供漏洞,形成操作风险。严重的机会主义者,利用国情、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提供虚假凊报而隐瞒危害性大、风险高的信息,这也是对主要的人为信贷操作风险高发率的根源之一。

  (二)监管制度建设的不够完善

  在信贷业务运行监管方面,高级管理层一般都负责制定和监督政策的施行情况,业务管理部门则负责控制每项业务的操作风险,监控操作风险方法的责任则归属于风险管理部门。高级管理层、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之间还经常出现信息的不对称,这就造成审查部门在对信贷项目进行审计时造成信息的遗漏或者未发现潜在的操作风险隐患。另外,在信贷业务人员进行现场调査时,没有审查部和风险管理部人员陪同,达不到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的效果,给操作风险的发生可乘之机。

  (四)信贷识别和预警技术不够成熟

  在信贷操作风险的防范过程中,银行风险管理层比较注重文件对信贷操作风险的界定范围,而在硬件设施方面,先进的数量分析模型和科学的监控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建设,对信贷操作风险的防范方法和技术还不够成熟。

  (五)对于事件的惩治力度不够

  对于査处案件,调查之后,除了对风险的挽救之外,对涉及部门及人员给予一定的惩治能加强银行执行力的威信,另一方面也能警示信贷操作人员对操作风险防范的重视,从一线控制信贷操作风险的发生。目前政策性银行对于问题的警醒还不够深入,多数时候只能知道操作风险事件发生在某个部门,却不知道怎么出现的,没有给与其他部门,甚至是整个银行一个教训,非但不能起到以儆效尤的警示作用,反而会助长各个部门和个人的轻视态度和违规违纪的作风,导致一些低级错误一犯再犯,使一些基层操作风险发生根源始终得不到解决。

  三、信贷操作风险防范建议

  在对信贷操作风险进行防范时,需要从信贷业务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细节都要监管到,要防操作风险于未然。综合分析,对政策性银行信贷操作风险防范提出以下建议:

  (一)针对信贷员工个人业务技能及个人倾向方面加强培训

  1、营造良好的信贷操作风险防范文化理念及氛围

  在对政策性银行信贷操作风险防范时,就需要在根本上建立一个上下一致、前后统一的全员风险文化防范理念来督促每一个信贷业务相关人员的行为,这一点对操作风险的监管极其重要。而要建立信贷操作风险防范文化理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对信贷操作风险的防范是全体信贷业务人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是必颂要尽所有的能力来监控操作风险。所以要频繁对信贷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介绍信贷操作风险对银行的危害,提髙全体信贷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要做到警钟长鸣、常备不懈,将银行利益跟自己的工作紧密挂钩。

  (2)培养信贷人员的责任感。一线信贷人员从承接信贷项目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维护银行的信贷安全为自己主要的责任,严格控制每个信贷环节的操作,时刻保持髙度警觉,杜绝弄虚作假的信息汇报。

  2、强化信贷业务人员尽职调査操作规程

  信贷人员对项目进行调査,到尽职调査报告,是整个项目的第一手资料,可以说是整个信贷业务流程的开端。因此,为规范信贷业务尽职调査工作,提高尽职调査质量,防范信贷业务操作风险,需要制定统一的尽职调査操作规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尽职调査适用范围。尽职调査是信贷业务人员在银行受理信贷业务后,通过现场和非现场调査方式获得借款人、贷款项目和担保有关信息统计,分析信贷业务风险,提出切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并撰写尽职调査报告,出具尽职调査意见的全过程,所以要明确信贷尽职调査报告的适用范围。

  (2)尽职调査的工作方法。在对信贷业务项目方进行调查时,需要注意一定的工作方法:第一、客观公正,尽职调査人员应该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并主动回避有关系人的尽职调査;第二、真实完整,尽职调査人员要通过征集材料、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方式对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和调査所得的信息进行核实,并确保调査资料和信息的完整;第三、实行双人调査的方式,这样调査人员可以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第四、客观提出潜藏凤险。

  (3)尽职调査期限。由于信贷项目的即时性,尽职调查报告就要求信贷人员尽快提交尽职调査报告,这涉及到项目现场和非现场调査两个方面,所以最好信贷人员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尽职调査报告,送交风险评审部门进行评审。

  (二)完善银行内部信贷业务流程的内控机制

  1、明确可进行授信业务担保的条件

  在政策性银行接受信贷项目后,在尽职调査和信用评级之后,需要双方签订个借款额度,这时需要借款方提供担保方,为借款方的项目进行后能及时还款做担保,这种担保方式也会在贸易融资、保函在内的全部授信业务中,也关系到是否为借款方提供足额的信贷贷款。所以政策性银行在接受信贷项目时,要明确采用的担保方式。

  2、制定高效的信贷贷款审核和发放程序

  实行审贷分离的原则。对贷款审核环节,需要严密的审核和监督,实行审贷分离,能够更有效地从每个环节审核是否会有信贷风险的发生,另外相互监督能够避免有机会主义倾向行为的人员制造的漏洞,保证信贷审核的完整性、真实性、合规性和准确性。

  发放款额的审核。在信贷款额审核环节通过之后,如果是自主支付方式的,需要发放部门复核;采用委托支付方式的,则应要求借款人定期汇总报告资金实际支付情况及提供资金使用情况,并可派遣审核人员审核资金使用凭证或进行现场调查。如果实际支付款额与实际使用计划出入较大时,应当及时要求借款人提供说明。

  3、优化贷后操作风险管理

  在信贷款额发放之后,就进入到信贷业务后期贷后管理阶段,这阶段也是对前期是否有潜在操作风险进行验证的阶段,需要时刻关注所发放的信贷款额的使用情况,要对款额的用途和流向做到监控,特别要防止借款方将新贷款额和自有资金混用的情况。首先要实行分期发放、分期还款的制度,在款额到账之后,派遣信贷、审计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査,关注项目施工情况,在保证信贷款额足够项目使用之外,真实报告项目施工进度,严防懈工、拖延的现象;在项目开始经营之后,要求借款方按照合同规定按时、按期返还每一期不低于要求的款额其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一旦与约定有出入,应及时进行汇报,及时调整贷款发放措施。

  (三)改善信贷激励机制

  薪酬跟信贷业务相挂钩。在信贷人员基本工资水平能够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基础上,另外根据承接信贷项目量及完成进度,给予一定比例的奖金,刺激信贷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信贷业务中去,从而可以有效地防范机会主义倾向的产生。信贷人员在赴现场进行尽职调査时,除必须完成的会议纪要、项目进度报告、资金使用进度报告等,可适当放宽时间限制,给予信贷人员一定的放松时间,以便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后期工作中去。总之,要从人性方面考虑对信贷人员的激励措施,提高信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建立信贷操作风险数据库

  首先,每一场风险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在整理操作风险数据时,如果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有直接的关系,也必须收录到信贷操作风险数据库中,充实数据量,使之更有借鉴性其次,因为是政策性银行信贷操作风险数据库,所以在收录数据时,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如果样本数据过于复杂而又对银行造成较小的损失,就没有必要进行收录。因为这种操作风险案例是一种偶发的现象,含有大量无用信息,对之进行研究,会混淆对信贷操作风险的认知,造成防范困扰。

  (五)引入风险缓释第三方

  政策性银行在对信贷操作风险进行防范时,需要对风险本身进行一定缓释,这就需要银行借助第三方机构对风险本身进行分散。保险是一个具有超强弹性的金融缓释工具,除了风险控制部门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对操作风险进行防范,还可以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对信贷业务操作风险发生的损失进行对冲。政策性银行有自己对口的保险公司,同时保险公司在对自己所承担保险的项目也要进行严格的审核,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强了银行对信贷操作风险的防范力度。所以,每当政策银行在前期对操作风险的监管措施效果不显著的时候,信贷保险可以成为银行减轻操作风险损失的最后一道防线。


责任编辑:张振远

上一篇:清廉金融文化感悟

下一篇:

热门频道推荐

中国经济发展网独家出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国经济发展网观点。不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手机:010-68315012 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10-68315012 地址:北京百万庄南街12号中国新闻报道社